新闻动态
News & Trends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

2025全球医美市场竞争格局深度解析:中国品牌的崛起与韩系衰落

更新时间:2025-08-02 作者:赛尔得 浏览量:

随着技术迭代、消费偏好变化和地缘经济影响,2025年全球医美市场正经历结构性洗牌,中韩美三足鼎立格局被打破,中国医美产业链(设备/服务/人才)开始反向输出海外。以下是关键动态分析:

1. 韩国医美在华衰退:从“神话”到“信任危机”

  • 市场数据

    • 2025年韩国医美机构在中国市场份额预计降至12%(2020年为35%),首尔狎鸥亭洞部分诊所因中国客源流失被迫关闭。

    •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处(MFDS)统计,2024年对华出口的玻尿酸/肉毒素总量同比下滑41%。

  • 核心原因

    • 技术优势弱化:中国厂商在再生材料(如聚左旋乳酸微球)和光电设备(如皮秒激光)领域已持平甚至超越韩企(如韩国Classys的超声炮技术被中国半岛医疗“超声皇后”挤压)。

    • 负面事件冲击:2024年韩国某知名医院“影子医生”(无证医生代操作)事件被央视曝光,引发中国消费者集体诉讼。

    • 价格战失效:韩国品牌长期依赖的“低价引流”策略受中国本土高性价比产品冲击(如爱美客“濡白天使”价格仅为韩国伊婉的70%)。


2. 中国医美“出海”三大路径

  • 路径一:设备出口——从中低端到高端替代

    • 代表案例

      • 深圳GSD(吉斯迪)的“黄金微针”设备通过欧盟CE认证,2025年出口量跃居全球第二(仅次于美国Solta Medical),中东王室医院采购订单激增。

      • 上海复锐医疗(Fosun Pharma)的“星耀激光”系列占据东南亚60%市场份额,主打“一机多效”(祛斑+嫩肤+脱毛)。

    • 技术卖点:中国设备强调“智能互联”,如实时能量反馈系统可降低操作门槛,适合医疗水平较弱的新兴市场。

  • 路径二:服务输出——“医美旅游2.0”

    • 新模式

      • 中国连锁医美机构(如美莱、艺星)在泰国、阿联酋设分院,提供“中文服务+中国医生驻场”,套餐价包含机票酒店(如迪拜7日热玛吉之旅,总价3.8万元)。

      • 与海外地产商合作打造“医美综合体”(如马来西亚云顶度假村内设抗衰中心),吸引高净值人群。

    • 数据佐证:2025年中国人赴东南亚医美旅游人次预计恢复至2019年的180%,其中70%选择中资机构。

  • 路径三:标准制定——争夺行业话语权

    • 政策动态

      •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《东亚人种皮肤抗衰诊疗指南》,首次定义亚洲人专属的“肤质分层治疗标准”,被越南、菲律宾行业协会采纳。

      • 华熙生物主导制定《透明质酸交联剂国际安全标准》,打破欧美企业垄断。


3. 新兴市场争夺战:东南亚与中东的“黄金赛道”

  • 东南亚:性价比为王

    • 消费特征:越南、印尼中产阶层崛起,偏好非手术项目(如注射瘦脸、埋线提升),中国品牌以“韩国品质+中国价格”切入(如昊海生科在印尼推出“海薇”玻尿酸,定价比韩国LG低25%)。

    • 本土化策略:与当地宗教习俗结合(如马来西亚推出“清真认证”水光针)。

  • 中东:高端抗衰主场

    • 土豪需求:迪拜富豪偏爱“冻龄黑科技”,中国厂商联合公立三甲医院推出“土豪定制版”干细胞疗法(如北京协和医院迪拜分院报价单次98万人民币)。

    • 政策红利:阿联酋放宽外国医美机构持股限制,中国资本收购当地诊所速度加快(如2024年新氧科技入股迪拜Royal Clinic)。


4. 潜在风险与挑战

  • 技术抄袭争议:韩国媒体指控中国部分企业“山寨”其射频技术专利(如韩国Lutronic起诉中国科医人侵权),可能引发贸易摩擦。

  • 文化壁垒:中东市场对女性医生执业限制较多,中国机构需调整人员配置。

  • 地缘政治影响:东南亚部分国家(如越南)对中资医美机构征收额外“安全审查费”。


未来趋势预判

  • 5年内:中国或取代韩国成为亚太医美设备最大出口国,但在高端注射类产品(如新型肉毒素)领域仍需突破。

  • 终极竞争:从“设备/产品输出”升级为“诊疗标准输出”,谁能主导亚洲人种医美技术标准,谁将掌握下一个十年话语权。


Copyright © 青岛赛尔得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06965号-1鲁公网安备 37028102001519号
本站部分内容以及图片来源自网络,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您及时与我们wl@qdsed.com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!

13220891383

在线留言

返回顶部

 

在线留言